文化、歷史,是人類秉承著經驗與傳承的精神瑰寶。而高中文憑試歷史科的考試,更是一次檢驗學生對人類歷史發展的掌握程度。在2023年5月15日的考試中,卷二的題目共設有七條,涵蓋了多元的主題,包括香港經濟發展、中國外交關係、二戰對日本的影響、極權主義與巴黎和會、以阿關係、國際社會合作及近代歷史發展。

不少學生表示,今年的試題雖然直接,但有一些題目的提問字眼或考核內容相對較罕見。其中,第三、第四及第七題考查的內容較為有趣,吸引了不少學生的注意。而卷一的題目則較容易,主要以漫畫題來測試學生對史實的理解,不需引用太多史實作答。

在本次歷史科卷二的七條題目當中,第一題問及在20世紀,香港的經濟發展如何帶來城市化,而城市化又如何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於經濟與城市化的互動性的掌握程度。同時,第二題則要求學生評論中國自1978年起如何加強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雖然這道題目有些偏門,但卻有興趣在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互動關係的學生會被吸引。

而第三題則要求學生根據日本於1920至60年代的發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帶來的轉變。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於日本歷史發展的了解程度。同時,第四題問及是否同意極權主義的興起是有損巴黎和會決議的主要因素。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於歐洲歷史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考驗了學生對於極權主義的理解。

第五題問及1945年之後,影響阿拉伯及以色列關係的因素。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中東地區的了解,同時也考驗了學生對於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的理解。第六題則分析了於20世紀下半葉期間國際社會及文化合作的障礙,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於全球發展趨勢與挑戰的掌握程度。最後,第七題要求學生闡述「20世紀歷史發展是由敵對演變成合作」,並以相關歷史例子支持,讓學生能夠有機會運用所學來闡述人類歷史的發展趨勢。

考試結束後,不同學生對卷二的考題有著不同的評價。部分學生指出這次的試題相對偏難,但這也讓學生有機會在考試中真正地運用所學,更深入地了解歷史的發展趨勢。歷史科老師也表示,今年卷二的題型變化不多,但部分題目的提問字眼或考核內容較為罕見,挑戰了學生對於歷史事件的掌握程度。但他們也認為,如果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所學,並運用在考試中,就能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機遇與可能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