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DSE)中史科昨天結束,今年繼續取消必答題,令考生可以更靈活地選擇答題。考試涵蓋古代與近代中國歷史,包括漢武帝新經濟政策、孝文帝漢化、文化大革命與改革開放等重要事件。全港約有5900人參加考試,並且這也是第一年適應新冠疫情的考試方式。

雖然今年取消了必答題,但仍有些考生因為「危險性」而選擇略過某些題目。例如,有一題問及「打好批林批孔的人民戰爭」,問題涉及到文化大革命,因此不少考生視之為危險題目而略過。有些考生也因為沒有溫習完整,而對幾乎忽略掉的宋元明清史不敢做出回答。

然而,教師們則認為考生過分擔心,建議考生應該專注溫習所有課程。他們也預測明年起考試要求將逐步恢復,選答自由度也會減低,建議考生不要貼題或偏讀。

今年考試內容難度與過往相若,但是隋唐史題目竟然在卷一中「破天荒」消失。中史科主任徐曉琦表示,考生多選答古代史的現象是正常的,並不需要過於擔心。他建議考生在溫習歷史課程時,不要輕視任何事件,因為每個單元都有可能出題。

值得注意的是,卷二的試題涵蓋了更多元化的題目,包括五四運動、孔子推動「正名分」、元代伊斯蘭教等。其中,唐代府兵制和明代衛所制一題更是佔全科30%的分數,有題目要求考生分別析論該兩制度的敗壞原因,考驗了考生對該段時間的歷史認識。

總而言之,今年的DSE中史科考試試題涵蓋了中國歷史中重要的事件,考生需要全面了解每個單元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建議考生不要因「危險性」而忽略某些題目,因為這樣會影響到成績。最好的方法是溫習所有課程,做好充分的準備,全面應對考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